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消費升級2-工藝科技

「科技創新」已不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美感創新」才能真正收服消費者的心;從追求「科技」品質,到訴求「感性」品質與「設計」品質,台灣電子產業工業設計部門也不斷激發出創意設計新思惟,以滿足使用者的五感需求。華碩工業設計部副理李政宜,分享了華碩工業設計的「心」思惟;華碩設計有一個核心思維,那就是「工藝精神(Craftsmanship)」,以極致的細節要求,呈現人文及感性質感,以工匠打造精品的心情,注重每個細節,以便貼近產品型塑的靈魂,而「工藝」就具有這樣的特質;面對冷調的科技或數位產品,李政宜總是企圖富韻產品之內涵,深化科技面的人文延展,在冰冷的科技產品中透出時尚的、溫暖的設計感。
(
http://www.ntcri.gov.tw/06_services/email.asp?email_id=42)

一直以來,「工匠」一詞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種相當崇高的地位,在捷運公共藝術那時候跟ORFEO, jason(
http://www.phuzedesign.com/)學做玻璃,然後又有機會跟水仙老師(Narcissus Quagliata- http://www.nquagliata.com/)有兩天時間的近距離學習機會,我記得最深的是他們面對自己創作的那一種態度與神情,而在教導我們的過程不知不覺間我們臉上好像沾到他們散發的光芒,我總覺得像這樣,可以相信前面總是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自己用盡力氣向前追去,可以與許自己有一股傻勁,這是一種最沒有目的的創作(更是一種浪漫!),就算有所求也都是為了讓自己可以繼續感動不要停!或者只為了一個值得驕傲的神情那樣簡單而已。
那種關係就好像一個「匠」追求的種是一種境界、一種極致的表現,而我們就如同匠師旁的小學徒跟著老師有模學樣,因為可以坐在他們肩膀上所以看得更遠更遼闊。
回來正題,現今進入了後工業時代,設計者看準消費者風格的崛起與個人秀異的潛在需求因素,於是有了從低階的個性化產品服務到富饒層次的客製化等等手段,讓整個消費行為成為一種「需求-滿足」的生態鏈循環。而因為生產成本等實際因素的導入,比方說面對中國大陸的勞動力量以即尾隨其後跟進的東南亞國家,加上技術越來越好、組織越來越有效率,過去可能可以叱剎風雲的產品不再有所差異,「無差異化」驅使佔有利基市場的標準越來越高,更別提進入競爭市場的門檻早已今非昔日了。
同時正視於媒體傳播急速氾濫與操弄大量符碼的眼花撩亂,我有時總認為到底工藝科技能夠傳達什麼意義給我們設計者本身?(先不談消費者)
站在設計者的角度,我認為我們需要的就是如開頭引述所談的那樣工藝-匠的精神與態度去正視這樣一個龐大商業的機制與常態,對於每個堅持的細節將構成自己感動的來源,而自己也才能在回到一種創作的純真態度!(對於進入創作的冷感階段也許可以重新看見些什麼)
那是一種內化的內功養成!
至於面對當這樣工藝手法被置入大量複製的框柩,成為一種符碼使用時候,這我倒是不認為會有怎樣威脅,因為要能夠將其成為一種符碼應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當一切攤在消費者面前,會遇到的是超乎想像的理性判斷(會這樣講,是因為最近幾次的消費者經驗訪談讓我發現-消費者希望可以因為產品讓自己有更多美好的想像與象徵意義,但在準備架構這樣感性夢想時候,他們絕對小心翼翼盤算好許多事情才開始造夢,因為一些經驗(自己得不好經驗或從他人那分享而來的不好例子)他們絕不希望在作夢一半時候,甚至更早時候就被打斷,狼狽醒來!)
也因為如此聰明的消費者更要讓我們自己有所認知,以工藝作為符碼有一定效益,但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究竟初衷為何,甚至應該談的是本質為何?絕對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做的功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