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upset

心情不好用喝汽水讓自己開心,
但是沒有用所以又拿出菸來,
就像戒不掉的某些情緒與記憶,
我還是不要多抽得好。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fur


Recently I propose to create some mixed and collaged work about fur, fake pink and superficial fashion. and I hope it could be somthing cool!

prada


http://www.prada.com/
I forgot to post the address yesterday.
Please click the animation bar to watch the vadio when you review the web.
And the amazing thing is that the designer created the graphic work was born in taiwan!(the more introduction: http://www.jamesjean.com/)


Here is the wallpaper provided by wei for you guys to download.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the Microphones-Glow,Pt.2


the Microphones的音樂一點也不嚴謹,卻失焦地意外讓我心醉,
像這種我認為有點LO-FI有點post-rock+vocal的調調,還要主唱
的聲音有點呢喃有點醉帶點酣醇,只要達到這幾點要求對我來講,
那樣音樂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可以用幾個關鍵字:不溫暖、潮濕還有模糊。
我會有種莫名的嚮往,認為自己就這樣一直沉溺下去才會有力量再往前走去。
之前讓我有相同感覺得就推國際牌the national!


我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一種音樂的力量,而這類型正是我所需要的。


另外,
前陣子有機會接觸到所謂的數學搖滾,像是Battles-Mirrored
(
http://www.myspace.com/battlestheband)。這種音樂比較sophisticated,
如果搭配上精密的視覺影像計算,剛好就像TNOTO找來了紐約視覺藝術UVA的合作
(united visual artists-http://www.uva.co.uk/)或者像是Atlas請上導演Tim Saccenti
(
http://www.timothysaccenti.com/)
這種視覺與聽覺上的相輔相成,會讓我佩服到甘心不做設計!因為有他們就夠了!
P.s.這個導演合作過的幾個音樂人裡面有我一直想聽的:animal collective和ulrich schnauss,
找時間來好好看一看!


最後補上另一個當初看完也是覺得如果這輩子能作出這樣價值作品就可以收手不幹的作品: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好讀

我一直覺得在台灣雜誌出版生態中,只要標榜設計/生活美學為導向的雜誌往往商業氣質過於強勢,其中最濃厚氣息的當然就是ICB(INTERNATIONAL CREATIVE BUSINESS)以及其姊妹書PPaper系列作。
站在一個作設計人的角度,我對於這樣雜誌總覺深度上缺了點什麼(尤其是專題訪談往往都是標題比內容更能打動人心),甚至覺得相關延伸閱讀得念頭總是被某些訊息給打斷,更多時後我更是「不小心地」會懷疑撰寫者的感動會不會有點濫情。

但是一反角度思考,作為一種生活風格與意識型態的宣導書,其角色著重為一種立法者(Legislator)-根據詹偉雄引用英國學者鮑曼(Zygmunt Bauman)來談述無印良品所用的理論(註1)說到-立法者,在於提出一個生活風格的主張,而且在提出美好生活的同時,跟其他的浮華商品交鋒,不管在哲學上還是市場上!
我們回頭來看美學雜誌這類型的書,尤其在台灣,作為一種崛起的新興消費意識型態,有別於以往的生活原型與認知,其角色扮演一種具教化與革命的角色,所以多半是需要用較高姿態來大刀闊斧地重塑讀者的價值觀,而這樣最容易方式就是不斷在雜誌中參雜商業符碼,讓顯而易見的置入性行銷-直接、爽快地告訴你就是要用這樣子的品牌,花這樣子的錢你就可以得到某些享受。 (這些東西直接參照朱平/許舜英/包益民所開清單上推薦的許多單品)

如果說有效率與否需要決定於所處狀態等種種因素考量下,上述的手法確切做到了該有的影響也為整個轉型的反擊開了一記好球!但是重點還是跟之前幾篇網誌所談事情一樣,成長與演化的速度是用等比級數向上攀升的。所以後續才是關鍵所在。

回到DesignShopping雜誌來看,Design Shopping-一開始從雜誌名字就直覺又是一本類似PPaper的宣導書,加上這期主題談的又是無印良品,啊哈,這真是一本好大的廣告型錄!不過封面打著詹偉雄與官政能對談實錄我還是買了,喔爺。一直到今天早上好好看了一遍,我反而對這本雜誌有出乎意料的好感度在,作為一本具商業價值跟意識型態宣導手冊,這本雜誌卻相當不具有任何姿態的態度在,也因此我認為相當客觀地將無印良品攤開來講了透徹,並具深度地剖析與提出許多值得思考的關鍵字在,比如說一開始提到:
我們並不需要最貴的產品,而是最符合自己生活型態的產品;許多人買東西並非預算不足而是不夠了解產品、不夠了解設計師的心意,不能夠掌握自己生活型態的細微變化,才會買了一大堆「只滿足了購物快感、對現實人生卻無所益助」的產品在他們深入對無印良品作描述時候提出以下宣言:
我們只有透過知性的觀察和廣泛的使用,才可能真正理解無印良品,有意思的是,理性研究之後很自然就讓人產生感性面的強烈吸引。隨後在詹偉雄與官政能訪談中,詹提出無印目前作為一詮釋者(Interpreter)的角度,不要去指引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相反對消費者可能出現的生活方式,提出新的詮釋,而將這些產品作升級使用或豐富使用的權力,交還給消費者。
當我讀到這除了讓我對自己論文某些點的地方找到更好的註釋外,我有更深感受在於認為這一本雜誌有別於以往我所認知總是不斷轟炸跟催眠消費者的書,他們的那一種態度也較為隱喻(註2),或者說姿態比較優雅。也因此對於兼具讀者與設計者的角度看來更柔軟更能發揮真正商業價值與設計深度傳達的效益。

我想在我告別ICB兩期,與早不知道幾十期的PPaper後,有了新歡了!



註1:註2都出至於DesignShopping 2008四月號-良品設計,可以在詹偉雄與官政能對談內容中找到相關論述,不過於出處我還沒去找,等些時候再作報告。
註3:我對朱平這個人實在是感到莫名的興趣,因為他實在讓我忍不住對他每一言一字都忍不註胡思亂想,這應該是比較含蓄的講法,但我不討厭他只是覺得他的文字相當具戲劇張力。
註4:誠品好讀不知道怎麼要暫別,今天趁拍賣買回幾期,像這種較冷調的雜誌應該很辛苦吧,此外附注一篇相關文章,多少有點相同的感受。
http://blog.yam.com/SoundsandFury/article/5037615
音樂雜誌的血淚革命史-張鐵志

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OneRepublic-Apologize

http://www.myspace.com/onerepublic
onerepublic 芭樂到相當好聽,有點像the Fray調調(http://www.myspace.com/thefrayforum),
好像米國都流行這種的!
兩個團都用鋼琴表達自己的搖滾,還會想到英國的基因,(但米國兩團都比較陽剛點)跟法國的AarRON(http://www.myspace.com/aaronrecordings)。
不過再聽the Fray/OneRepublic的時候,總有種不小心會有片段好像閃過小甜甜或者是史黛西還是史提拉、希拉蕊還有艾薇兒等等那一類相似歌手名字,而聽keane就會感覺隨時準備等哪裡Lily Allen衝出來!

Apologize另一個版本由Timbaland混音,旋律黑了一點,加上重了一點!


那天聽到陳珊妮現場專輯裡面一首固執,好正點!(出至於Happy Birthday! 河岸留言,2001,不過這歌是他寫給楊乃文的,在Silence專輯)
我喜歡跑步時候從固執聽到完美再接呻吟,最後來個一首你太好看作Ending!感覺很有勁!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夏天好衝動

我新的髮型被同學說是永澤!(還強調是時尚的永澤);被我爸說是他種的蘿蔔剛發芽時後的樣子!而我本人因為這髮型有種衝動想一闖搞笑界!但那天深夜有女子二名在電梯前看到電梯裡的我,便安靜默默地轉身就走!!!我想到友人說:你現在剪這樣頭髮誰敢惹我們!但我腦中還是不斷出現搞笑的熱血日本湘南暴走族!

消費升級2-工藝科技

「科技創新」已不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美感創新」才能真正收服消費者的心;從追求「科技」品質,到訴求「感性」品質與「設計」品質,台灣電子產業工業設計部門也不斷激發出創意設計新思惟,以滿足使用者的五感需求。華碩工業設計部副理李政宜,分享了華碩工業設計的「心」思惟;華碩設計有一個核心思維,那就是「工藝精神(Craftsmanship)」,以極致的細節要求,呈現人文及感性質感,以工匠打造精品的心情,注重每個細節,以便貼近產品型塑的靈魂,而「工藝」就具有這樣的特質;面對冷調的科技或數位產品,李政宜總是企圖富韻產品之內涵,深化科技面的人文延展,在冰冷的科技產品中透出時尚的、溫暖的設計感。
(
http://www.ntcri.gov.tw/06_services/email.asp?email_id=42)

一直以來,「工匠」一詞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種相當崇高的地位,在捷運公共藝術那時候跟ORFEO, jason(
http://www.phuzedesign.com/)學做玻璃,然後又有機會跟水仙老師(Narcissus Quagliata- http://www.nquagliata.com/)有兩天時間的近距離學習機會,我記得最深的是他們面對自己創作的那一種態度與神情,而在教導我們的過程不知不覺間我們臉上好像沾到他們散發的光芒,我總覺得像這樣,可以相信前面總是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自己用盡力氣向前追去,可以與許自己有一股傻勁,這是一種最沒有目的的創作(更是一種浪漫!),就算有所求也都是為了讓自己可以繼續感動不要停!或者只為了一個值得驕傲的神情那樣簡單而已。
那種關係就好像一個「匠」追求的種是一種境界、一種極致的表現,而我們就如同匠師旁的小學徒跟著老師有模學樣,因為可以坐在他們肩膀上所以看得更遠更遼闊。
回來正題,現今進入了後工業時代,設計者看準消費者風格的崛起與個人秀異的潛在需求因素,於是有了從低階的個性化產品服務到富饒層次的客製化等等手段,讓整個消費行為成為一種「需求-滿足」的生態鏈循環。而因為生產成本等實際因素的導入,比方說面對中國大陸的勞動力量以即尾隨其後跟進的東南亞國家,加上技術越來越好、組織越來越有效率,過去可能可以叱剎風雲的產品不再有所差異,「無差異化」驅使佔有利基市場的標準越來越高,更別提進入競爭市場的門檻早已今非昔日了。
同時正視於媒體傳播急速氾濫與操弄大量符碼的眼花撩亂,我有時總認為到底工藝科技能夠傳達什麼意義給我們設計者本身?(先不談消費者)
站在設計者的角度,我認為我們需要的就是如開頭引述所談的那樣工藝-匠的精神與態度去正視這樣一個龐大商業的機制與常態,對於每個堅持的細節將構成自己感動的來源,而自己也才能在回到一種創作的純真態度!(對於進入創作的冷感階段也許可以重新看見些什麼)
那是一種內化的內功養成!
至於面對當這樣工藝手法被置入大量複製的框柩,成為一種符碼使用時候,這我倒是不認為會有怎樣威脅,因為要能夠將其成為一種符碼應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當一切攤在消費者面前,會遇到的是超乎想像的理性判斷(會這樣講,是因為最近幾次的消費者經驗訪談讓我發現-消費者希望可以因為產品讓自己有更多美好的想像與象徵意義,但在準備架構這樣感性夢想時候,他們絕對小心翼翼盤算好許多事情才開始造夢,因為一些經驗(自己得不好經驗或從他人那分享而來的不好例子)他們絕不希望在作夢一半時候,甚至更早時候就被打斷,狼狽醒來!)
也因為如此聰明的消費者更要讓我們自己有所認知,以工藝作為符碼有一定效益,但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究竟初衷為何,甚至應該談的是本質為何?絕對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做的功課!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消費升級



我的論文寫到後來發現跟一個名詞有很大關係:也就是所謂的「消費升級」,根據中國貿易新詞詞典所談及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滿足生存資料的需要以後還會逐步向享受和發展資料擴展。消費升級之後,享受和發展資料的需求的增長速度將超過生存資料需求的 增長速度 。人們的消費需要包括生存、享受、和發展自己三個層次。
生存是人們的低層次需要;享受,就是要生活得愉快,是比生存較高的一個層次;發展又是比享受更高的一個層次
。」
(01
http://www.hktdc.com/correspondence/dictionary/htmlpage/10000258.htm
02 很奇怪幾乎都是大陸網頁有講到這樣一個字詞。)

而在《奢華,正在流行》一書裡面講的就更為精簡了點,書中所提:「消費者透過選擇性得多花點錢以換取更好的新產品與服務,而這樣的消費行為將為其帶來更多價值,尤其是情感方面的。… 而這些高價又特別的產品就是所謂的新奢侈品,根據消費者對其定義主要依據他們極度挑剔的行為。透過產品高明的技術配上卓越的性能,在加上品牌價值與企業風格等,滿足消費者理性與感性的雙方面要求

我將其延伸擴充表述:消費升級代表了新型態消費單位與高階市場產生的一種打造手段。
以目前常見的例子不外乎,從經濟角度與商業價值來詮釋:儘管作為(依附)高技術與高品質的一連串工業生產方式所得的產出結果,賦予「手工打造、精品工藝」等手法(以作為重新詮釋新工業時代生產趨勢),藉由UPGRADE動作消彌物件「商品化」特性。
也就是說首先藉由一種阻隔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的高階工業技術門檻作為理性基礎,再透過感性面重新將產品作非物性地詮釋,諸如把硬梆梆的生產技術講成如何精心打造、千錘百鍊的過程;品牌的依屬將產品提升到更高價值層次;工藝的手法源自於傳統精神的延續與天性的熟悉記憶等等,藉由雙方面的同時打造與升級,透過這樣手段讓消費物與消費者雙雙引導進入另一種消費型態。

我再從另一種角度與商業手法切入作補述:
根據劉維公在《風格競爭力》書中歸納高階美感產業具備三項特性:不可取代性的特色強調美感資產能夠建立競爭的門檻、非速食性的特色突顯美感資產累加的重要性、有機體的特色則是指出美感資產對於產品價值的加成作用。前兩項(門檻定位市場區隔、時間醞釀產品深層內涵)剛好可以呼應上述所談,而最後一項(有機體)則是可以呼應其早先所著《風格社會》內容關於「象徵資本」部分,以下作精簡描述:
以社會學角度可從「象徵資本」(symbolic capital)觀點切入:也就是消費者與其符號意義之間持續生產與再生產的權力作用。布赫迪厄將生活風格部分視作權力展現的一部分,而權力來至其本身「象徵資本」擁有的層度高低而定。

所以,我們可以說象徵資本本身更能不斷再生,作為一種持續升級的過程,並且與其他事物產生連結(符合前面談到高度美感資產其中的有機體-加乘價值的特色),進而提高自身發展的能量,於是說:UPGRADE的動作將成為新工業時代的一種循環常態,同時作為象徵標的。

回過頭來以實際策略手法而言最為顯著即是異業結合的綜效(synergy)。 而這樣異業結合、跨界合作是近年來常見一種商業手法,除了品牌與品牌交互混合特點外,重要一點在於跨領域交互作用(crossover)的結合-從時裝流行到通訊3C娛樂、從設計到藝術界的文化整合、主流與次流行的潮流混搭等等(Y3=三宅一生+adidas、PRADA*LG而有KE850手機等、LV與村上隆)。
再引用許舜英與包益民在《我不是一本型錄-跨界合作》所言,加以整理成以下幾點:
01 crossover有兩種意義:其一是不同領域創作者的合作;其二是當今每一個專業人士的跨領域能力。
02 crossover有其公式可循,且公式範圍可大可小。
03 crossover可能是找一個人,找一種材質,也可能找一間公司。
04 crossover不只著重趨勢,更需藉由犀利的敏感度和SENSE找到可行的重點並從中分析不同的觀點作為策略參考。

寫到這裡可以做個小結:
A‧消費升級是一種手段,同時將成為一種新型態消費的標的(甚至可能成為市場上一種最低的競爭標準)。
B‧物(產品)需要將自身商品性特質重新賦予新的消費語彙。除此之外,生產這個環節做為高階美感資產一部份,也需要隨產出一同升級,甚至成為產出的一部分。
C‧消費升級除了自身深度發展,還可以做廣度的擴散-透過synergy與crossover動作增值。

不過有一些部分需要仔細思考:
A‧面對消費升級下的消費者,他們在做購買考量時候,有可能理性層面思考遠大過於感性。
B‧儘管消費升級作為一種商業手段,但事實不全然是設計生產單位主導一切,有時候消費者進步得比我們想像的都還要快。可以說:消費升級作為一種商業手段,甚至成為消費的一部分。只是這樣的手段本身也需要升級(記住消費升級是一種手段不是目地)。

C‧異業合作往往容易失了焦點(尤其可能消費物本身不被看見),甚至出現雙方地位上的主從之分。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請聽到末段一個轉折


powered by ODEO

DIVINE INK

前一陣子跟雞毛一起幫朋友作的網頁,

http://www.divineink.net

是台灣一個新興自創潮流品牌。